乐不思蜀的主角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这个成语源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描述刘禅在洛阳承天子位后,在司马昭面前回忆起在蜀汉的快乐日子,并感慨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是指快乐得忘记了回去,比喻沉迷于某种环境或情况中无法自拔,而“乐不思蜀”的主角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刘备去世后,他继承了蜀汉的皇位,他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有远见卓识和英勇果敢,而是一位昏庸无能的君主,他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也没有远大的志向,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过着奢侈的生活。
蜀汉在他的统治下日益衰败,百姓们苦不堪言,刘禅却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顾着自己的享乐,他甚至在刘备去世后,将蜀汉的政务全部委托给了诸葛亮,自己则躲在了深宫之中,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诸葛亮为了挽救蜀汉的命运,不得不亲自处理政务,北伐中原,以期恢复汉室的江山,由于刘禅的昏庸无能,蜀汉的军队在战场上屡遭失败,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在蜀汉灭亡之后,刘禅被俘到了魏国,他并没有感到悲伤或懊悔,反而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了,他在魏国过着奢华的生活,沉迷于酒色之中,乐不思蜀。
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用来形容那些沉迷于某种环境或情况中无法自拔的人的经典例子,而刘禅也成为了“乐不思蜀”的代名词,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远见卓识、昏庸无能的人。
标签: 乐不思蜀主角是谁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